今年以来,苍溪县总工会聚焦户外劳动者维权服务,突出“三个导向”,在县城范围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,高标准建设“户外劳动者驿站”36家,切实解决广大户外劳动者“吃饭难、喝水难、休息难、充电难、如厕难”等现实问题。
突出需求导向,画好驿站建设规划图
瞄准户外劳动者需求,组织开展“大调研、大走访”活动。成立蹲点服务工作组,分别深入到企业、户外劳动者及相关单位,通过发放问卷、座谈等方式,了解对驿站建设的需求及困难;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,以行业、社区工会为单位,组织开展摸底走访调查工作,全面掌握县城区快递小哥、外卖送餐、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群体行业发展现状、就业分布和工作生活特点,建立完善户外劳动者服务工作台账,努力做到人员分布明、底数清;组织人员走街入巷,收集查找适合建站场所及其所属单位,为科学合理规划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。
突出问题导向,打好驿站建设组合拳
驿站建设,面临的最大问题是“场地、资金、人员”。为此,县总工会经过集中分析研判,确定了“党委政府主导、工会主抓、社会参与、共建共享、务实高效”的建站工作思路。主动争取县委政府重视。提请将驿站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,引起县委的高度重视,县委主要领导对驿站建设工作给予专门批示,要求各级各部门对驿站建设给予支持与配合,为驿站建设有序推进奠定良好基础。积极争取部门配合。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,将涉及驿站建设场地、人员的相关单位纳入到推进驿站建设工作成员单位,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、协调会,达成共识,形成合力,成功将包括位于县城繁华街区电影院在内的36个场地纳入到驿站建设规划,切实解决了场地困难;推动人社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方式,解决驿站运行管理人员难题;采取自建、共建、他建模式,对县总自建驿站外的其他驿站,经验收合格后,按照不同等级给予相应补贴,有效解决资金问题。以点带面分类实施。如果36个站点同时推进,从人力、精力、物力难以全面顾及,经过研究,县总决定采取“先难后易、以点带面、逐步推进”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。率先与县交通运输局、环境卫生事务中心、县人社局等部门协作,投入资金70余万元,仅用一个月时间高标准建设了陶家垭、电影院、电力公司及中医院等4个一类站点,随后,在总结前期建站经验的基础上,督促推动协同行业、社区和企业在两个月时间内逐步完成了剩余32个二、三类站点建设任务。
突出质效导向,织好驿站建设服务网
在规范“管”上下功夫。坚持以“六有”有场所、有设施、有标识、有制度、有服务、有保障)为标准,推动驿站管理规范化,通过外出学习、摸索实践、网上查阅等方式,反复协商制定《劳动者驿站管理制度》、《劳动者驿站运营方案(试行)》等规章制度;借助网络搭建平台,通过技术手段将36个驿站纳入平台监控,实现对所有驿站运行状况的实时监管。在方便“找”上下功夫。为36个驿站逐一编号编码,在高德地图等app上定位定点,让所有户外劳动者通过手机及时便捷寻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驿站。在服务“全”上下功夫。通过公益性岗位+志愿者服务+专职工会干部方式,保证驿站服务管理人员全天候在岗;全面整理前期调查结果,对户外劳动者反映的所需、所想、所盼、所急问题,除设置空调、急救箱、雨伞、饮水机、微波炉、网络、充电等设备外,还提供了图书、电视及用工信息咨询、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,既满足了户外劳动者刚需要求,又满足了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,让驿站“家”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县总工会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赵洪剑表示,当前只是完成了“建”起来,下一步,苍溪县总工会将继续加强与县级部门的沟通协作,进一步开拓思路、创新举措,着力在“转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下功夫,让驿站真正成为服务户外劳动者,传递党和工会温暖的“温馨家园”。